長效玻尿酸:院長心中最好最安全的填充物選擇,沒有之一

什麼是玻尿酸?

玻尿酸是一種多醣類(polysaccharide),廣泛存在於哺乳類的細胞外基質。人類的真皮層即富含玻尿酸,他的主要功能為幫助皮膚吸水保濕。人體皮膚中的玻尿酸為液態,生成出來後一週內完全被人體分解,且無法維持固態。

生物科學家利用醫療科技,在體外製造出玻尿酸,並利用交聯技術,讓原本液態的玻尿酸彼此產生連結,變成固態。這樣的「醫療級玻尿酸」,不但具有支撐效果,還可以維持比較長的時間後,才慢慢被人體分解掉,因此成為醫學美容劃時代的發明。

皮膚中的玻尿酸本為液態,生物科學家利用交聯技術,將玻尿酸變成固態,不但可以用於填充支撐,還大幅延長玻尿酸在組織中的維持時間

為什麼要將玻尿酸拿來填充?

隨著年紀增長,面部老化最重要的原因,就是各種的組織流失。包括膠原蛋白、玻尿酸、彈力蛋白、脂肪、甚至基底骨骼。以下是各組織大致開始流失的時間點(因人而異,受基因、生活習慣、日曬等影響):

組織 開始流失年齡 主要功能 流失表現
膠原蛋白 25 支撐皮膚結構,使皮膚緊緻有彈性 皮膚變薄、鬆弛、細紋出現
玻尿酸 25 保水、維持皮膚飽滿與水嫩 皮膚乾燥、彈性下降、凹陷感
彈力蛋白 30 提供皮膚彈性,讓皮膚恢復原狀 皮膚下垂、鬆弛加劇
脂肪墊 30 支撐臉型,維持年輕輪廓 臉部凹陷、變扁或下垂
顱骨骨架 40 支撐整張臉的輪廓 附著在上面的組織失去基座,往下墜落
鼻基底後縮、下巴、下顎線輪廓模糊

簡單來說,各種組織流失造成最直接的表現,就是各種凹陷,例如蘋果肌凹陷、額頭夫妻宮凹陷、臉頰凹陷等。除此之外,如果骨骼隨時間流失、就像地層下陷、地基流失一樣,會讓原本附著於其上的軟組織往下掉,導致各種下垂效應:如法令紋上方脂肪下垂、嘴邊肉下垂、眉眼尾下垂等老化表現。

老化最直接的原因,就是各種組織的流失,造成局部凹陷、下垂

所以逆轉老化外觀最直接有效的方式,就是用安全自然的填充物,將流失的組織回填,模擬組織年輕時的樣貌,進而改善凹陷、下垂等老化外觀。因此填充式的微整形,就是醫學美容上最重要的方式之一,優雅、快速、又直接對老化主因對症下藥。但現在填充物的種類越來越多,到底要怎麼選擇呢?請繼續看下去。

用安全自然的填充物,將組織填回年輕時的狀態,改善凹陷、下垂等老化外觀

填充物會不會有副作用?要怎麼選擇?

填充物會不會危險,有沒有副作用,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兩個方向來探討。 第一個叫「技術相關」副作用,第二種叫「材質-體質交互影響」的副作用(以下簡稱材質相關副作用)。網路上大部分在討論填充物的副作用時,都沒有將兩種邏輯分開探討,那結論就會變成打迷糊仗,只挑對自己有利的說,該討論材質時扯技術,該討論技術時扯材質。所以我們必須客觀的先帶大家認識這兩者的差異,討論才會有意義。

首先「技術相關」的副作用,這個很直觀,就是跟操作者技術有關。如果想盡量避免技術相關副作用,選醫師比選材質重要,不但要看醫師的專業證照背景與經歷、有沒有原廠講師資格(被原廠邀請演講或教學,也是一種經驗與能力的認可)、然後還要判斷醫師本身有沒有自主權(是自己規劃自己擅長的治療,還是別人幫他都選好了才出現);最後也可以參考醫師自己的作品集,或是更直接的就是詢問被治療者的反饋。

再來看「材質相關」副作用,這就和操作者技術無關了,而是來自產品本身的特性。每種材質都有其優勢與特色屬性,因此,重點在於深入了解各項產品特性,並綜合考量後,選擇自己能接受、最適合自身需求的選項。

邏輯釐清、充分瞭解後,各種討論才會有意義,我們在瀏覽一些網路觀點時,也更容易看懂事情的全貌。舉例來說,明明可能是材質相關的副作用,在現今互相攻擊求客源的生態下,有心人硬要解釋成其他醫師的技術都不好,就自己最好,那這樣的討論就變成一種錯誤的刻意引導,不會有任何意義。


填充物有哪些選擇?分別有什麼特性

我們將市面上有證、合法、且主流的填充物來做一個比較,並且就可能發生的「材質-體質交互影響」副作用:「延遲性自體發炎反應」來做一個剖析,這邊的數據已經排除技術相關性,指的是正確技術操作下,發生材質相關副作用的機率。

有立即填充效果的填充物
材質 作用機轉 平均維持度 延遲性自體發炎機率
(正確技術下)
玻尿酸 (HA) 純立即填充 視劑型6-24個月 0.02-0.4%1
聚己內酯(PCL) 立即填充+膠原增生劑 視劑型 12–24 個月 無大規模統計,僅零星個案報告2
羥基磷灰石鈣(CaHA) 立即填充+膠原增生劑 12–18 個月 無大規模統計,僅零星個案報告3
※本文討論僅限於目前主流治療方式,不包含個別醫師採用之非主流療法。所文中所列數據來源為現行市售產品之回顧性統計資料,對於尚未上市或實驗階段之同成分產品,則不適用。
※因玻尿酸使用之歷史性及使用數量遠大於其它材質,故有大規模統計數據可參考。
無立即填充效果的填充物
產品 作用機轉 平均維持度 延遲性發炎機率
(正確技術下)
聚左旋乳酸 (PLLA) 純膠原增生劑 18-24 個月 無大規模統計,僅系列案例報告4
聚雙旋乳酸 (PDLLA) 純膠原增生劑 約 12-18 個月 無大規模統計,僅零星個案報告5

由以上表格可以發現,不管是哪一種合法合規的材質,在正確操作技術下,幾乎都還是有極低的機會出現延遲性自體發炎反應:定義為填充後的部位原本無恙,但在不定時間後出現紅、腫、熱、痛等局部發炎症狀,且可能呈現反覆發作、時好時壞的狀態。其最可能的成因,是身體免疫系統短暫失調,將本來相容的填充物「誤認為異物」,進而啟動免疫攻擊。

這類反應多半發生在身體正處於免疫系統混亂期,例如近期曾經染疫、接種疫苗、經歷長時間壓力、熬夜、劇烈運動等。特別是在新冠疫情高峰期,各類填充材質出現自體發炎反應的個案曾明顯上升,但如今又大致風平浪靜了。

雖然不管是哪一種填充物,都有極低的機率會發生延遲性自體發炎反應,但好消息是,這種反應大多無永久性風險,最終可自然緩解,然而對當事人來說,過程的緊張焦慮是難免的,如果希望選擇一種可以立即逆轉、即時處理的材質,那麼僅有玻尿酸具備可被酵素降解、快速化解反應的優勢,也是許多求美者與專業醫師在不確定因素中偏好選用的原因之一。


如何面對填充物材質相關副作用?

首先,我們要知道的是,填充物相關副作用的發生機率,其實都極低極低,真正發生了大多也都是暫時性的,如果真的很擔心,那就選擇玻尿酸,萬一真的非常倒霉遇到了,也能透過降解酵素迅速處理,立刻就船過水無痕。

然而,身為提供醫療者,我們有責任清楚告知求美者這些罕見風險的存在,而非避重就輕。偶爾聽見部分醫師對其他案例冷嘲熱諷、順勢強調自己「技術多好、從未出事」,結果過不久就會看到大型翻車現場,這種案例屢見不鮮。 事實上,經驗越多的醫師,手上就會有越多材質相關副作用的案例(在國際研討會上,經驗數越多的大師,手上就有等比例多的案例拿出來分享),反而是沒太多治療經驗的,才會因為自己沒遇過而沾沾自喜、武斷的批評別人。

在這樣的認知下,我們應該做的,是坦誠分析材質風險與特色,協助客人根據自身狀況與能接受的範圍做出選擇。有填充需求的求美者,也大可不必因噎廢食、過度緊張,整體而言,微整型填充仍是極度安全、完全可逆、滿意度極高的選擇

而院長本身因為填充經驗豐富,所以自然也遇過填充物相關的副作用,雖然統計下來機率不到0.01%,遠低於平均值,但這個機率對院長來說已經是不可接受,遇到的客人也非常不能諒解,認為是技術上出了問題,讓院長深感挫折與內疚。不過也因為有此經驗,院長更下定決心,未來在填充物選擇上,材質選擇有了更嚴格的標準:只選擇自己想用的材質,也是敢拿來打在自己跟家人身上的材質,而院長心目中的填充物首選,就是玻尿酸,沒有之一,以下是原因分析:

玻尿酸作為填充物不可取代的優勢
  1. 皮膚內本來就有的東西,作為填充毫無違和感。
  2. 膠原過度增生產生節結機率 = 0%
  3. 就算發生罕見的延遲性發炎反應,也可以立刻被降解掉。
  4. 吸收後完全回到正常組織,不會誘發局部血管增生、組織增生,同一個部位不用擔心越打越硬、越打越危險。
「傳統」玻尿酸的缺點
  1. 硬度不足,如果要打骨性支撐的部位,效果不夠理想。
  2. 維持度平均6-12個月,在各類填充物中偏短。
「新型態長效型玻尿酸」的特點:
  1. 保留傳統玻尿酸不可取代的優勢:皮膚內在天然性、零結節率、可以立即被降解掉、可以安全的作為重複施打的選擇。
  2. 改良了硬度不足的劣勢:新一代的玻尿酸,某些劑型硬度已經不輸給其他最硬的填充物。
  3. 改良了持久度較短的劣勢:新一代的長效玻尿酸,利用新的醫學技術,增加了抗動作摩擦能力及組織融合度,平均持久度可延長至18-24個月,不輸給其他號稱最持久的填充物。

長效型玻尿酸有哪些?哪些是真的,哪些是假的?

治玉診所提供的長效玻尿酸,為美國大廠喬雅登的Volux,有美國(FDA)、歐盟(CE)、與台灣衛福部認證許可,號稱玻尿酸界的愛馬仕,無論在安全性還是各項效果指標,都是填充物中的頂級選擇。

中文名稱:
愛力根喬雅登豐塑(含利多卡因)
英文名稱:
Allergan Juvéderm VOLUX
專利技術:
VYCROSS
持久度:
18-24個月
特性:
安全穩定、高支撐度、高組織融合度不位移

但大家要注意的是,市面上有些掛羊頭賣狗肉的販售方式,標榜使用的是長效玻尿酸,但是內容物根本不是玻尿酸,或者混有其他不可代謝的材質(如聚丙烯醯胺),這根本是人體不可代謝的材質,也完全不是玻尿酸的特性,先不論產品本身好不好,光是誤導消費者這件事,就值得大家謹慎再謹慎。一定要找信譽跟專業背景值得信賴的醫療院所,並且在施打前仔細確認自己購買的產品資訊,才不會錯付了信任。


如果膠原蛋白流失,不是應該補充膠原蛋白增生劑比較好嗎?

曾經看過有些非皮膚專科的醫師,提出一個荒謬的說法:因為皮膚中的膠原蛋白會隨時間流失,所以填充物應該選擇膠原蛋白增生劑,而不是玻尿酸。這個說法正確嗎?首先,我們要先認知到,隨著時間流失的,還有脂肪墊跟骨骼,而這才是我們想利用填充物去復位的層次,因此填充的用意,在於選擇一種最安全的材質,去模擬年輕時候組織的狀態,而不是真的流失什麼補什麼,那難不成為了治療骨骼流失,要拿骨頭來當填充物嗎?

再來,組織中膠原蛋白流失,影響最大的層次叫做真皮層,有點常識的都知道,多數的膠原增生劑是不適合拿來填在真皮層的 ,所以膠原增生劑其實也多是拿來填補流失的脂肪層及骨架,完全不是膠原蛋白流失的層次,與此說法根本自相矛盾。身為醫者,一切討論還是要回歸醫學本質,不要因為其它非專業因素,踩一捧一、惡意詆毀其他產品才是。


打玻尿酸會不會饅化?

饅化的正式名稱,叫做「過度注射症候群」。只要過度注射,無論什麼材質都會發生,只要不過度注射,什麼材質都不會發生。舉例來說,正常來說法令紋一邊填個1cc左右就會自然好看,但如果有人說服你一邊法令紋打3-5cc,你也真的打了,那結果可想而知。

由此可知,饅化的發生和填充行為本身無關、和填充材質無關、更和玻尿酸無關,而是和施術者的經驗技術、以及評估者的良心有關。成功的填充絕對是可以達到自然又好看的結果的,以院長個人數萬例的填充案例來說,從來沒有出現過任何一個饅化案例就足以證明。而且說實在的,用玻尿酸打出的饅化,還有方式可以馬上消除;但用其他膠原增生劑所造成的饅化,那就只能慢慢等了。

因此一定要選擇正派、有專業證照經歷的醫師把關,饅化就完全不會發生。檢視醫師以及檢視提供建議者的專業背景,是成功治療的基本保障。但這也要仰賴求美者自己多做功課、多一份謹慎求證了。

美麗見證

法令紋:玻尿酸自然回填

木偶紋:玻尿酸自然回填

法令紋:玻尿酸自然回填

玻尿酸精修眼袋術(自然回填淚溝、頻果肌)

蘋果肌凹陷:玻尿酸自然回填

治玉皮膚美學診所的優勢

  1. 院長楊庭驊醫師為皮膚專科醫師,熟知皮膚生理,並堅持親自看診為您提供合理的治療規劃。
  2. 院長微整形填充經驗豐富、數萬例的微整治療經驗,從沒有饅化案例,並發表玻尿酸注射相關主題於國際期刊,為大家提供國際等級經驗技術。
  3. 院長為玻尿酸龍頭大廠愛力根:喬雅登系列玻尿酸「原廠認證講師」,能力技術受到業界肯定。
  4. 院長為2020年全台灣服務業大評鑑唯一獲獎醫師,診所以誠信為理念,是值得您安心託付的選擇。
  5. 所有注射針劑皆為原廠正貨,劑型廠牌選擇多元完整,並堅持現場拆封。

引用文獻:

  1. Foreign Body Granulomas after the Use of Dermal Fillers: Pathophysiology, Clinical Appearance, Histologic Features, and Treatment.
  2. First reported case of delayed‐type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 to non‐hyaluronic acid Polycaprolactone dermal filler following COVID‐19 vaccination: A case report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
  3. Alopecia with foreign body granulomas induced by Radiesse injection: A case report
  4. Complications of collagen biostimulators in Brazil: Description of products, treatments, and evolution of 55 cases
  5. Granuloma after the Injection of Poly-D,L-Lactic Acid (PDLLA) Treated with Triamcinolone